查看原文
其他

CGK这个展里,藏着你根本不了解的云南

学看测绘图纸的 绝对昆明 2023-10-16



云南这个地方,太博大也太纯真,太原始也太失真。

 

每逢外地朋友来昆,总是在「如何开展一次完备正经又有形可感的介绍」这个命题中,茫然浑噩,失去指针。甚至不知道作为云南人,是否真正触摸到了它「旅游省」和「多民族」滤镜之下的核心。

 

展览《在·野:云南建筑传统研究展》,展示探讨的是云南建筑学者视角下与实践中,滇中、滇东北、滇东南、滇西、滇西南、滇西北6大区域建筑传统的研究成果。


那是这里的人,以及人的存在之来处、今处、及往处。





你知道吗,昆明原是水城。


汉代以前,整个昆明坝子藏埋于滇池之下。元代昆明,亦是三面环水。晚近百年,一环内的古城仍旧水网密布,城伴山水,山水半城。

 

甚至本是滇池一湾的翠湖,被纳入「昆明城」范围内,那都是明代的事了。


清初吴三桂修建洪化府

将翠湖填去一半

是为今日陆军讲武堂


得益于元代张立道治水,滇池水位下降,方得良田万顷。
 
城市就像维纳斯,在水中孕育生长出来。

而昆明亦方才因此,成为云南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。


在史料、手稿、图纸和旧照中,我们顺着滇池和盘龙江一路而上。

 

用地节省、适应山地的「一颗印」

是流行于滇池周边彝汉地区的家宅民居


看到了

1940年的昆明银行

民国十字形的街巷地图

依稀难辨的50年代翠湖

汇聚文思光辉的龙泉古镇

乌龙村和乐居村为代表的滇中传统村落……


五华山、近日楼、三牌坊形成的轴线,圈起旧日的昆明古城。

 

围绕一颗印转转


在这个界域内,老昆明们或许还记得,今天的昆华医院后,有一段玉带河;老昆明们或许还知道,昆明有条1200年的金汁河,这条母亲河正在慢慢地消失……

然而,年轻人对于「昆明关于水的诞生」的想象,稀薄寥寥。我们似乎正缺乏一种「美好的传承」。

 

那就来看看展览,看水是如何作为一把钥匙,打开昆明的命途。




在滇东北,我们看到了因冶炼而兴的城镇,比如会泽和娜姑古城。看到了寺庙道观、民居会馆。还有那鲁甸苗寨的土房,罗平布依的干栏居。


「照片是时间的偈语,每一声快门都是送别。」一次快门、一次落笔,就完成了一次对旧时光的挥手。

 
那么,在山之野,我们一起来听唱给老滇东北的「长亭外古道边」。

昭通盐津豆沙关五尺道


秦修五尺道,斫山为路,以启山林。滇东北作为云南面向中原进行文化经贸交流的聚集地,历史久远。


就在金运古道和铜运古道密集纵贯的网路上,滇东北成为了云南的「黄金国」,将矿产资源炼制、输出,成为南方的造币之城,水到渠成。

 

长期的人流交汇和驻留,又催生了熙熙攘攘的会馆。


 

会泽古城留下的八大会馆,带着各个原地的血脉,嵌进了云南的水土风物。 

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。

然而在「黄金国」的荣光里,我们看到一方水土,将中国五湖四海的智慧结晶和声声色色,攅在了同一个摇篮里。





说到多民族文化,滇东南毋庸置疑占据榜二榜三。

 

壮、彝、侗、瑶、哈尼……世居的少数民族,就在同样多元的山川地理中,谱写着各个族群的生态小调。


建水小西庄传统民居

「三间六耳下花厅」


展厅不大,却一眼看到了哈尼的原始村落、元阳阿者科村的蘑菇房、红河撒玛坝梯田和迤萨东门的马帮古城。

阿者科哈尼族蘑菇房

村落模型


影像不会说话。可是在这些静态的凝时中,你也仿似听到了马帮过的摇铃,插秧时的杂谈,古城里的吆喝,以及那些田间地头的声响。


家经过漫长的生长与绵延的营造,才演变为家园。


1000多年历史的原生态哈尼族自然村作夫村

拥有原真性民族文化景观:蘑菇房

 

于是,建水古城和石屏古城的空间景观层次铺开在眼前。那些大小不一的府衙、文庙、书院、宗祠、市集,熙熙攘攘,林林总总,撑起了城市的血肉。

 

《千脚落地》, 杨雄 x 张华, 2022

钢,艺术装置,750 x 700 x 600cm

以怒江、贡山等地木桩立斜坡之上的

传统民居千脚落地房为灵感原型


一切公共生活,由此而始。





儒家文化和建筑技术,随中原的移民在滇西生根。

 

德宏自古就是民族杂居之地,史上的几次边疆冲突,使得中央自明代始在滇西屯兵戍边。


于是汉文化在滇西辐射、同化、洗牌。滇西也成为内地出使缅甸的中转节点。

 

透过展品,除了可以一窥汉文化交融的线索,还能瞥见建筑契合地形的顺应之术、人与土地的相处之道。



一旁展陈的生土泥料,与理工大学者们的「一专一村」生土研究计划有关。通过改善生土材料的配比等手段,探索新型抗震夯土和可持续乡村建筑的可能性。


你瞧,无论是灾后重建与建材研究的前仆后继,还是滇西适配自然的建筑范式。


人与自然,是艺术永恒的母题。





再往小孔雀(云南地图)的jió jió走,我们来到了湿润绿植的腹地。

 

西双版纳自古是重要的跨境站点。又由于土司时代的统治,傣族及傣族文化,给滇西南各族都施加着「以一应百」的母版之魂、原型之力。



沙盘中大小聚落顺应坡势地形,交错点缀。而精神宗教、公共活动、经济活动,三位一体发生在了寺庙这一空间。

 

景迈山翁基布朗族村寨模型

澜沧县的布朗族翁基村,提供了干栏式民居的形制范本,架空的一层完美适应湿热地带。

在临沧的翁丁佤寨,对自然之神的敬仰膜拜则更为显著。地棚式、大柱式、干栏式等多种形式的佤族民居,依山势分布。

布朗民居建筑模型


长卷、淡彩、模型、手稿、测绘图等综合媒介,好似给观者的视线装上了3D影像仪。
 
漂流在蒸腾的湿热之上,就像是蹦着傣迪,要将这情热大陆的风味汁水与沟壑花叶,都品尝个淋漓。




三江并流和生物多样性是滇西北撕不下来的老标签了。而学者们从建筑的可行性上,发现了这里给云南人的惊喜:


迂曲峭峻的地形和复杂脆弱的自然环境,在建筑史中通常是遭冷遇的选择。却在这里,因循天地,人神自在共居。


滇西北「三坊一照壁」的民居模型

 

从「三坊一照壁、四合五天井」的民居样态,到巍山古城中轴为线的棋盘布局,从巍宝山的宫观,到鸡足山的梵音。这关乎人如何改造自然,也关乎人如何接受自然的改造。


细致地看看难得一见的工匠手工测绘图

提供了有异于学院派的视角


沙溪的那棵大神树跨越长河,见证着四方街一点点承载起社会生活,强化成为聚落的核心。


中甸的「月光城」独克宗,传说中香巴拉理想国的再现。它以八瓣莲花的形态保卫着大龟山,足足体现着独属藏文化的建城理念。



在建筑与生态的水乳交融,人类与诸神的相濡以沫中,我们追寻着村镇城居的商业往来、人文精神的光影流变。


摩梭族的四合院木楞房

滇西北地区的木楞闪片房


尺度的传承,在桥的构造中,在寺的架叠中,在茶马文化的驿站中,也在古城墙角的根基中,一卷接一卷,生生不息。

得益于云南理工大学(原云南工学院)

朱良文教授1986年的一封紧急呼吁信

我们从现代城市道路建设无分别的取缔中

有幸将丽江古城留下


这里,乌托邦的山茶开得真真好。

今天,我们也在这里恳切地寻觅着「大理福尼亚」和「心中的日月」。

想必此景,万物之神见了都会笑。 




关于云南建筑的首个综合性展览。想将看展的体验比喻成:在砖石梁瓦下兜兜转转,却还偶遇了梁下燕、座上宾。


由昆仑文化而来

瓦猫被匠人看做是镇宅辟邪的神兽


我想这就是看建筑展的意义。建筑不仅是无温度的房檐,它更是人的来与往,今与夕。

 


就像是瓦猫「看得见莽莽过去,亦守望着无尽未来」。


该怎么观看云南的建筑和它的人文。在·野之畔,总算悟到了。



点击下图

以全网最低价购买门票

👇


 


展期:2022年4月2日 - 6月26日
地址:西山区海宏路公园1903凯旋门F8-F9
开馆时间 :周二到周日 10:30-21:30



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